top of page

台灣塔概念設計國際競圖 優選

Taiwan Tower Conceptual Desig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Merit Award (25 countries , 170 teams participate ), 

東方水墨---零耗能有機系統

 

外觀設計---紙墨關係的再詮釋

東方水墨的設計樓層高達300米,西可直接眺望台中港,東則與中央山脈遙遙相望,因此台灣塔順理成章的成為一個極重要的指標性建築。因此在視覺上為了強化台灣塔的在地特色,整體外觀設計上借用了東方水墨畫的潑墨技法,予台灣塔隱含東方文化的意念。設計的手法上的執行則重新的定義了墨與紙的關係,亦即塔的構成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內在量體的發展透過電腦模擬墨珠細微且富動感的潑墨過程,形成內在的空間量體。外在的建築物,則利用水的元素重新定義塔的外牆,並利用具視覺穿透的特性,使得外牆成為內部量體表現的介質,透過墨與紙兩種層次的平面抽離與空間再結合的手法,使得台灣塔不同向度的立面都能呈現不同風貌的東方潑墨畫。

 

內部功能

建築從過去的與自然隔絕的關係,漸漸轉變成追求與自然的共榮與永續,而高層建築的設計,往往重創自然與環境,而本設計在綠色與永續的採取了以下的作法,並為建築與自然提供了一種新的關係

 

調節微氣候

高層建築的發展使得城市中的熱能無法有效的散去,因此產生了都市的熱島效應。而園區中的熱集中又以文化商業區及學術廊道東翼最為集中。而高300米的台灣塔正好提供了調節國際經貿園區微氣候的一個契機。本設計利用水幕做為建築立面,除了可以讓視覺保持穿透外,更重要的意義在建築立面水的垂直向的流動可吸收過多的熱量並且冷卻周圍環境,進而使得整體園區產生區域冷熱空氣的差異,促進空氣對流形成自然風,降低都市的熱島效應,主動調節都市的微氣候。

 

生物過濾循環系統

水楠經貿園區在規劃階段,對於全區的水資源作了全面的規劃與利用,但本設計中台灣塔除了消極的對於環境進行監測外,更希望透過設計手法,積極的扮演關鍵的淨化水主動角色。利用自然的生物淨化--人工濕地,種植蘆葦、香蒲、布袋蓮等植物吸收掉污染物質,在池中養三斑鬥魚,耐汙染性之外也吃孑孓,由高往下的層層過濾淨化,最後得到乾淨的水資源儲存起來,供水幕牆的使用,亦可灌溉垂直植栽。人工濕地除了過濾循環之外的作用之外,同時也讓生態多樣化了起來,吸引蝴蝶蜻蜓還有螢火蟲在這個環境好好生活。

 

零耗能---- ---雨水蒐集再利用   太陽能發電

台灣是嚴重的缺水國,受限於地形和氣候的關係,大量的降雨都直接流入大海,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是個很好的節水方式,台灣塔除了達到調整都市的氣候外,更希望可以好好利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資源達到節能,利用分段式的渦輪發電輸送到各樓層,並且分段式的供應廁所沖洗用水,從高層往下的過程循序漸進的過濾儲存至地下的儲水系統中。

台灣塔的設計除了調節微氣候外,更希望可以達到零耗能的目的,本設計方案採取了雨水回收再利用以及太陽能發電兩種方式達到此目的。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的國家,因此雨水不虞匱乏,台灣塔主結構的設計結合了蓄水池功能,榮水時期將水的位能轉換成電能,作為塔本身能源供應的來源之一。而另外一方面,在內部的生態結構系統的外牆結構上,則以太陽能板作為表面材料,當自然環境處於枯水期,則利用太陽能板的發電,作為主體主要電力的來源。

bottom of page